英国伦敦文化印象:寂静背后的人文气场fxy(2014/7/27 15:31:21) 点击:
269510 回复:
0 IP:
101.* * * 因为在英国伦敦息斯敏中文图书馆被邀请去讲学,借机在伦敦进行文化之旅的恶补,那就是去渴望已久的大英博物馆。动身前,当地的朋友蔡先生却推荐先去维多利亚博物馆,还要去国立美术馆。这两个馆在来伦敦之前就听说过,可我还是觉得比不过大英博物馆,毕竟在世界排进前三名。可我去过这三个馆之后,做过一次比较,我最喜欢的还是维多利亚博物馆。
维多利亚博物馆的人文气场很大,参观起来像是走在一座花园里。没有多少人,可以悠闲自在地细细品赏。我在中国馆里还看到了很多天津文化的符号,比如老字号同升和鞋帽的一张老式广告,上边清晰地写着“东马路北首新店露布”的字样。在一个立式玻璃柜里还陈列着各类旗袍马褂,虽然近百年了,但还是保留着新颜。从中可以看出,天津在近代史上鞋帽制造业是多么繁华昌盛,特别是旗袍制造业,也在世界上有着独特的地位。中国馆里的文化气息浓烈,几类木板年画和栩栩如生的泥塑,布置得也很有中国味道。而且它的氛围就是在还原一个真实的布景,走进中国馆就会感觉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扑面而来。显然要比大英博物馆好。走进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,费了很大劲,因为不懂英语,只能靠询问中国面孔的人。结果七拐八拐才勉强找到,也没有感觉到中国文化的气氛。
维多利亚博物馆中间是一片开阔的绿草坪,一层有一面都是餐饮店,大大小小的咖啡店很惬意。相比之下,大英博物馆就显得拥挤,只有圆圈的地方有咖啡餐桌,很多人只能席地而坐。我进入大英博物馆做了准备,就是先领了一把马扎,手里拎着,走哪累了就把马扎支开坐下。我觉得如果你稍微细心地看,就需要一个礼拜,即便是走马观花也必须要四个小时以上。我只好有选择地看了埃及馆、中国馆、欧洲馆,剩下的只能放弃。即便这样也看了近四个小时,还都是跑着看的。走出大英博物馆,我就觉得两腿灌了铅,才知道手里的马扎根本就没有用,东西太多了,就觉得累了。我想起维多利亚博物馆,你可以走走歇歇,你还可以坐在窗前看外边的风景,满地绿色,一片白云。我去国立美术馆是为了去那家中文图书馆讲学,距离很近。当地朋友叮嘱我,一定要去看,能看到梵高的《向日葵》。国立美术馆前面是著名的鸽子广场,鸽子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,在你脚下吃食。这里有各种民间艺人在表演,人们坐在台阶上欣赏。我看到了电影《明天边缘》里的重要场景,汤姆·克鲁斯从飞机上走下来就是在国立美术馆前面的鸽子广场。我按照中文索引去了名家展厅,一眼就看见了梵高《向日葵》,居然没有多少人,容得我在这幅名画前静静观赏。这里还有莫奈的以及马奈的多幅精品,厅里都有舒适的沙发,你可以坐上去静心地欣赏。伦敦的博物馆很多,其中现代美术馆也很出名。我站在三楼的平台,鸟瞰着泰晤士河的风光,感叹博物馆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坐标。
在伦敦息斯敏中文图书馆做讲座时,来了很多当地的华人。我给大家讲解中国的非遗,大家听着津津有味。在提问这个环节中,提的问题最多的是三个:一个是中医;一个是易经对中国的影响;一个是京剧和曲艺。这三个问题让我觉得很有意思,我当场给大家唱了一段京韵大鼓《丑末寅初》,博得掌声。讲座后,蔡先生带我们去伦敦附近的小镇转转,说那里有不少美丽的庄园。他开着车,我们驶出了繁华热闹的伦敦市,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坪。在一个十字路口,蔡先生的导航提示他朝一个狭窄的乡间小路行驶。蔡先生有些出乎意料,但还是按照导航的提示走在乡间小路上。我们异常兴奋,因为这条小路很像是油画的效果。绿色的坡地,浓密的树林,然后是蓝天白云。我们推开了栅栏,就是一片庞大的草坪,还有几头肥牛在吃草。草坪中间的缝隙是小溪流淌,没有一个人。大家都在恬静的气氛里照相。我想喊,可又怕吓坏了这么静谧的世界,我就唱起了内蒙古的民歌:蓝蓝的天空白云飘,白云下边马儿跑……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这一片没有主人出现的田园,开始朝小镇的深处挺进。车开着开着就迷路了,导航似乎也停止了声音。在一个路标上,蔡先生说,前面是一座公园。我们就贸然朝里边开,忽然眼前豁然开朗,又是一片草坪,然后是一座小楼。车停在楼前,我们看到不远处的树林里有几道秋千,便跑过去坐在上面晃荡着,仿佛回到了游戏般的童年。回到小楼,在进入一个庭院时看到了几张桌子,还有十几把椅子。我们坐上去,这时走出来一个美丽的女孩,蔡先生问:“有茶吗?”姑娘给我们端来了茶水,我们喝着茶,吃着小点心,感受着新鲜的空气,周边都是鲜花丛,飘来阵阵的花香。大家聊着天,我在盘算这么奢侈的地方,我们几个人喝茶需要多少钱?结账时,我跟着这个美丽女孩走进小楼里,小楼里很安静,窗玻璃五颜六色斑斓夺目。结账时我有些愕然,我们七个人居然才消费了英镑三十元,也就是三百元人民币。
离开这座不知名的公园,沿着小路继续走,在路边看见一个英国女孩儿正在摘树上的花儿吃,吃得津津有味。树上的花是白色的,有些像梨花。我们很惊奇,不由自主地停下车看着她在吃花。她发现了我们,微笑着跟我们打招呼。她的装束不现代,很有传统英国的风味,清纯自然。脸上没有浓妆,亦没有淡抹,那脸就像是水洗过一样纯净。蔡先生饶有风趣地问:“我们可以吃吗?”女孩儿很高兴地给我们摘花,大家分享着,觉得虽然不香甜,但有一股淡淡的芬芳。蔡先生问她:“你经常吃花吗?”女孩子回答:“是啊,就是随手摘下来吃,好像永远也吃不完,它们总是在等着我去摘。”说完咯咯笑着。
我们车开出很远,回头看那个女孩儿还朝我们招着手。我说,这是不是天使下来等着我们。大家都惬意地笑着,经过一家不起眼的教堂,听到里边传来风琴声,优雅动听。我们停下来,在车上听着,有一阵和声传过来,在耳边飞舞着,深懂音乐的蔡先生给我们翻译着:玻璃色彩斑斓,故事写满了窗,白鸽飞过,血红色的傍晚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