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8/10 发表于1398天前 449
近日,中国驻英国使馆通过其社交媒体账号与使馆官网发布了多篇文章,提醒来英中国留学生注意电信诈骗,并列出了在英常见网络信息诈骗犯罪,方式包括:冒充政府官员、商业机构、律师或执法人员,以及伪造银行通知信息诈骗。
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您很可能是被诈骗分子当作了目标:
1、呼叫者要求你绝对不能挂掉,并为你转接电话。
2、呼叫者要求你绝对不能向别人,特别是警察透露通话内容。
3、呼叫者要求你先找一个隐蔽的地方和他继续通话。
4、呼叫者谎称有你的通缉令和逮捕令。
5、呼叫者要求你接收你的法律文书或者点击陌生链接。
6、呼叫者信誓旦旦地说是某官方部门号码,强制要求配合。
7、呼叫者要求你立即把卡里的钱转入“安全账户”。
请务必:
在核实有关机构或人士的身份前,不要向他们提供任何姓名、地址、银行资料、电子邮件或电话号码等个人资料。
认识到政府部门不会向任何人提供安全账户,更不会指导公众转账、设密码。
如怀疑自己遭遇诈骗,请立即求证或寻求帮助:
1、立即联系转账银行,如已转钱,要求立即止付。
2、立即与家人、朋友、邻居联系,核实情况。
3、遭遇英国当地诈骗,立即向所在地英国警局和Action Fraud报案。
报警电话:03001232040,网站:https://www.actionfraud.police.uk
紧急报警电话:999
非紧急报警电话:101
如有听力障碍可通过以下网址报警:www.emergencysms.net
4、遭遇国内电信诈骗,直接拨打+86 96110或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或咨询。
更多获取帮助的途径:
可拨打驻英使馆领保电话:+44-20-74368294。
如为留学生,可与驻英使馆教育处联系,电话:+44-20-76120250;
应急电话:+44-7410429777(仅限非工作时间紧急事务联络)。
近期,诈骗犯罪分子瞅准国外留学、旅居人员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优渥,诈骗得手获利高的实际,通过“黑灰产”拿到受害人详细信息后实施精准诈骗。
2023/5/4 发表于35天前 164
但是对于社交平台的应用,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,保护好社交媒体的安全。谨慎对待自己的隐私信息,不要轻易在各个平台暴露自己联系方式。
2023/4/14 发表于55天前 163
伦敦白金汉宫(Buckingham Palace)每年只对外游客开放10周参观,根据最新消息,今年白金汉宫的参观开放时间为7月14日-9月24日(每周二和周三除外)。
2023/4/11 发表于58天前 174
英国央行最新的季度调查发现,英国公众的通胀预期已降至16个月低点,可能增加英国央行下周维持4%基准利率不变的理由。
2023/3/22 发表于78天前 176
英国大学offer分为Conditional Offer(有条件录取,简称con offer)和Unconditional Offer(无条件录取,简称uncon offer)。
2023/3/6 发表于94天前 204
英国内政大臣布拉沃曼(Suella Braverman)提议,减少外国学生完成课程后的在英时间。英国政府于2021年推出的毕业生签证允许国际学生结束学业后留在英国至多两年。
2023/2/8 发表于120天前 219